中小企業的入門課:設計永續的商業模式

「供應鏈與社區發展」系列工作坊,在協力夥伴 Business Models Inc方略(BMI·方略)設計總監沈美君(Diane Shen)的帶領下,參與的企業團隊開始了一場小實驗,根據團隊已經作過的商業影響力評估(B Impact Assessment, BIA)結果以及預定要發展的永續計畫,重新檢視企業存在的意義、有哪些不同的手段(商業模式)能達到目的、以及如何找出高風險假設(市場、技術、內部能力)並設計實驗來檢驗。
「供應鏈與社區發展」系列工作坊,在協力夥伴 Business Models Inc方略(BMI·方略)設計總監沈美君(Diane Shen)的帶領下,參與的企業團隊開始了一場小實驗,根據團隊已經作過的商業影響力評估(B Impact Assessment, BIA)結果以及預定要發展的永續計畫,重新檢視企業存在的意義、有哪些不同的手段(商業模式)能達到目的、以及如何找出高風險假設(市場、技術、內部能力)並設計實驗來檢驗。
=本文獲 CSR@天下 授權轉載=
永續和商業模式真的有可能結合嗎?B型企業協會推動「Business for Good 創新影響力商業模式計畫」,讓產官學界三方合作,從實作中,找到企業永續的可能性。
2020年的第一個星期六,共有19家企業與學生代表組隊、超過百人參與「2019 Business for Good創新影響力商業模式計畫」的總決賽及慶祝大會,認識台灣中小企業永續轉型行動,也為完賽的企業及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,鼓勵更多人一起在影響力之路邁進!
台灣首創Business for Good創新影響力商業模式計畫,
協助中小企業永續轉型。
一起做有意義的事、一起分享永續獲利。
信義房屋集團倫理長兼人資長楊百川 :「說到做到,就叫做信任」
成真社企董事長王國雄 :「讓事業夥伴的夢想一起成真 」
綠藤生機創辦人暨執行長鄭涵睿 :「當個人目標是公司使命與願景的延伸,美好的事就會發生」
The private certification program helps companies develop core values and policies that benefit all stakeholders.
你曾經想過公司和其供應商除了買賣關係,還能有什麼樣的連結嗎?
雖說「錢多、事少、離家近」的工作,看似天方夜譚,然而,你是否同意,優先提供在地居民就業機會,不僅能活化社區,更能建構強大的支持系統?
合作勝於單打獨鬥,手牽手才能走更遠!
環境議題近年來越趨受到關注。消費者開始思考使用的產品會不會造成環境負擔,甚至購買只對環境好的商品;企業意識到自身營運對環境產生的影響,甚至著手改良商品,在營利的同時不傷害土地與環境。
讓我們一起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,守護未來每一代。
你一定聽過或親身體會過,企業在投資大把時間、大把金錢培訓員工後,卻仍留不住優秀人才。隨著 Y 世代與 Z 世代投入職場,這群年輕人不只在乎薪水,更在乎所在的企業是否有著和自己一樣的價值觀,以及是否可以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。
如何與新世代溝通,成為企業現今重要的課題。
B型企業協會 (B Lab Taiwan) 連結各方夥伴,包含支持台灣中小企業永續轉型的國泰金控、國泰人壽、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、資誠永續等策略及協力、創投、學校及社群、媒體夥伴等,推出一個為期三年的「Business for Good 創新影響力商業模式」計畫 – 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,透過商業模式之改造,提升台灣中小企業創新商業影響力;同時培育青年實力,將由企業、各領域專家與年輕世代三方共創的培力計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