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想像移民、或難民踏上了新土地安頓下來時要如何取得銀行服務呢?有了銀行帳戶,才能買物品,支付帳單,也才能從雇主那裡直接入帳薪水,甚至可以申請房貸,擁有一個永久的家!但傳統銀行對沒有正常信用的人是緊密大門的!
![](https://businessforgood.asia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9/sunrise-bank-1280x720.jpg)
美國B型企業日出銀行(Sunrise Banks) 是位於明尼蘇達州雙城地區的普惠金融銀行,其使命是透過賦予城市社區和人們實現財務健康的能力,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經濟實力。2022 年,日出銀行提供了12.45 億美元(1.245 Billion, 約380億新台幣)的貸款,向移民及弱勢族群提供了近1.5 億美元;用於可負擔住房項目的2500萬美元、及該地區小型企業的1.86 億美元。 日出銀行的業務是實踐使命的最大驅動力。
美國明尼蘇達州雙城地區(由明尼亞波利斯和聖保羅組成的雙城)擁有超過 300 萬人口,其中近三分之一是有色人種,是美國社會人口組成的縮影。傳統銀行的做法是拒絕為某些社區的人們提供放貸、保險和其他金融產品, 這使得城市世代貧富差距和不平等文化加據變大。
日出銀行總裁兼執行長大衛賴林(David Reiling)表示:「自日出銀行成立以來,透過合作夥伴關係和社區關係建立了堅實的財務地位,我們從3家岌岌可危的小型銀行,成長到現在擁有 9 億美元(約新台幣280億元)資產的銀行集團,在雙城地區擁有 6 家分行,和佔收入的 25%的全國性預付卡公司。」
他繼續:「有人認為強調企業的社會和環境使命會降低利潤,但我們以豐富的心態看待使命,我們在營運的每一個面向都將使命落地實踐,使命讓我們的利潤倍增,而利潤又使我們的使命成長。」
![](https://businessforgood.asia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9/QID53RXELKF62OUYQZTYDMLW2U.avif)
賴林向《富比士》表示:「我在就讀大學時嘗試為低收入人群建造住房的志工工作,那些人的感激之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 那是我第一次想到我是否可靠行善維生, 且思考了一生中想要的工作是什麼,及如何將這兩件事結合在一起。」
「開始在洛杉磯第一州際銀行工作,那裡給我許多重大責任。 而後我那從事房地產的父親在1995 年希望我和他一起購買經營不下去的地區銀行,一起接管了這三家銀行,我也買下了父親的股份,最後買下了大部分股份。 」
先雇用當地員工,讓社區成功更是銀行的成功
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讓員工接受使命。
賴林繼續「我們花了一段時間才找到合適的人選。我必須說找到了合適的人選,使得前進更加容易。」
「我意識到讓我們銀行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社區成功。 當時,銀行所在社區大部分都是 因越南戰爭逃往美國的苗族(Hmong)難民。 銀行先僱用這些人為銀行員工,與這群人互動,並找出他們社區的需求。 」
「如今銀行的 319 名員工的男女比分別為 55% 和 45%,其中近四分之一(23%)來自代表性不足(Undeserved)的社會群體。 我們員工會講多種不同的語言,從喬克托語美洲原民語言到波斯語、中文、衣索比亞的阿姆哈拉語和菲律賓的他加祿語等語言。